进入夏季以后,时常会阴天下雨,而每当这时,外出的人们总免不了撑起一把雨伞。
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,至今大概有3500多年的历史,当时人们称伞为“簦”。《国语·吴》中就有“簦笠备雨器”的记载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中则记载了虞卿“蹑轿担簦”冒雨前往赵国游说孝成王的史实。到了后魏时期,伞被用于官仪,老百姓将其称为“罗伞”。官阶大小高低不同,“罗伞”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。皇帝出巡要用黄色“罗伞”,以表示“荫庇百姓”,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、避雨。
伞在中国诞生之后,逐渐传到了国外。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十九批“遣唐使”,多达500余人,他们不仅把中国的历天文音乐、美术等文化带回日本,也把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带回日本。1747年,英国一位名叫祖纳斯·汉努威的商人到中国旅行,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,雨停后把伞一收,随身携带,甚为方便,回国时便买了一把。回去后不久,正逢一个雨天,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。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见,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。到19世纪中叶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,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。
据民间传说,油纸伞为春秋时期的鲁班所发明,所以旧时的制伞作坊都供奉“巧圣先师”的鲁班像和牌位,作为自己的守护神,并贴有“片片弥缝遮而露,一杆竖立拓乾坤”的联文,十分形象生动。
伞的发展史: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,社会用纸广泛。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,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,作为罗伞(即绫罗面料伞)的一个补充。谁知大受欢迎。一时间,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,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。明代皇帝朱元璋,明文规定庶民不得用罗伞,只可用纸伞。清代的民间,在广东、福建等地大量制造黑布伞,行销国外。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,伞也曾经是庄严和帝王的标志。泰国国王外行,金色罗伞张立于后。缅甸君主的尊号是巨伞之王。日本天皇每次出游,总有一持伞者恭敬陪同。这些伞都各有本国的特色。